首页 > 培训 > 教师培训

学生与老师直接沟通的技巧

zhengdajiaoyu2 教师培训 2024-03-20 14:25:36
陕西教育在线 www.sxeduzx.com

作为老师的你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呢?来看看小编整理的沟通技巧吧~肯定能帮助你在工作中更为顺利哦~

沟通——新课程互动的基本形式

如何沟通:

一、老师为什么要与学生沟通

新课堂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为基础,没有沟通,就不能体现课堂中的多主体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学中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现象。关于教育的本质,叶澜教授认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由此可见,沟通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看,老师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教学中,老师是否能真正理解学生的立场和看法,在对话中形成共识和行动方案,则需要老师学会并运用好沟通的技能与技巧。因为在新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要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主角,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教师应以参与者、促进者身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而要实现这一切,是离不开课堂中的全方位沟通的。

二、对话,师生双方的“敞开”与“接纳”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科书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当然,实现交往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它要求教师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接纳学生的情怀。

教学中的对话不同于交谈,它是师生相互理解的过程,教学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求得一致,而是为了真正的理解和珍视差异;对话不是角本的复述,而是交互作用中的即兴展开。

三、引导学生找回自我

教学对话的前提是我――你关系的确立,对话者之间平等关系的确立。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在教师面前缺少平等,在课堂上,经常是老师“独白式”的表演所占据。

学生的思维被教师限制在某个方向上,学生不能疑问,不能平等对话。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是记忆正确的答案,复述教师的想法。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得意中已逐渐失去了自我,他们不能提出问题,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选择地学习;他们离不开教师,不会讨论与合作。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平等的条件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首选要帮助学生找回自我,树立自信,确立自我,使学生获得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心理状态,进而才能真正使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参与者。

四、让学生说话

师生间的对话应遵循平等的原则。这种平等在观念上是人格上的相互尊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双方的倾听。让学生说话,不是师生教学对话的全部,但它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的基础,是实现师生沟通的条件。让学生说话首先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挥主体能动性,大胆探索,充满自信地讨论问题。其次,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教学的实质,明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内涵是指导、促进、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不能代替或强制学生学习,同样,学生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让位于教师。教师必须在使学生理解这一道理的前提下,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担负起学习的责任。第三,要处理好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要有助于学生不断激励、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加积极主动、负责地进行学习。

当然,让学生说话,不是让学生无目的、无限制地说话,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对学生的说话加以引导。具体地要注意如下问题:要让学生说话的机会保持均衡;要对学生发言给予恰当的应答;要让教师的发言保持平衡。

五、使学生的发言机会保持平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往往是不均衡的。有些学生争抢发言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有些学生则沉默寡言或寥寥数语;有些学生善于表达,因而获得许多说话机会,而有些学生则因词语含混,表达不清而被挤占了说话的机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保持学生间发言机会的平衡。

1、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想发言

其主要原因有:①认为经常发言可以赢得老师的表扬(事实上,确实如此)。②学生的个性特征。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外向。③这些学生在班级里多处于优势地位,且善表达。④教师组织不当,教学目标偏移,没有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

2、如何处理学生过多占用说话机会的问题

教师要想让学生的发言机会均衡,在对待这些学生时,应对其进行引导,提出建议。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应通过示范或口头说明,使学生了解课堂说话、讨论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其次,还要过分地鼓励或表扬争抢发言的学生,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应注意分配给不愿讲话的学生以讲话的机会。第三,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表现,并经常针对一些问题与学生谈话,例如,学生讲话过多、过分或沉默不语等问题。第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因时利导,因人利导。

3、为什么有的学生默不作声

当教师认为学生已经作好了准备,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并期望学生能马上回答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段较长时间的沉默。学生在座位上局促不安地不断变换自己的姿势,眼睛回避着教师的目光,充满着不满和困惑。教师以为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于是又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把这个问题重述了一遍。然而教室里还是鸦雀无声,缺乏学生的参与使得教师变得非常沮丧,他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对他的蔑视而引起其发怒。那么,为什么学生会默不作声呢?一般而言,学生默不作声的原因主要有: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问题过难,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害怕是一个陷阱,回答的结果成为教师惩治的把柄。对平时较少说话的学生而言,其原因可能是性格较内向或者怕回答不完整而被教师批评,亦或者是在发言这件事情上获得表扬等。

4、如何让沉默寡言的学生讲话

在面对学生的沉默中,面对不爱讲话、发言的学生时,教师要做的事情主要有:

①课刚开始时,你要建立一些关于尊重发言的基本规则,如倾听、不妄加评论、不抓把柄或奚落发言者,要给发言不连贯者以鼓励等,要创设一个安全的课堂氛围。

②帮助学生感受到受欢迎。感到自己不受同学欢迎或发言受到教师的批评,是导致沉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为这些学生提供发言机会的同时,还要使他有受欢迎的感觉,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对同学的不支持行为给予制止。

③教师要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需要,对学生给自己提出的批评意见要认真接受,勇于自我批评。

④与沉默寡言者进行谈话、交流,多加指点。

六、给学生以恰当的回应

师生间的对话是互动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取得了学生的信息之后,还必须给予回应。这或许是老师们不太注重的地方,其实,这恰是一个影响师生沟通的重要因素。回应是老师把自己的理解、态度、意向和想法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建立对话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的回应主要有如下方式:

1、认可

认可指的是老师对学生所说的话表示已经听见了,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

表示认可的方式可以是言语行为如“嗯”、“对”“是的”、“是吗”、“很好”、“真棒”等,也可能是非言语行为,如点头、微笑、鼓励的目光等。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类方式都可以直到鼓励对方多说话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该方式的使用不可过多过频。

2、重复、重组和总结

“重复”指的是老师把学生所说的话重复说一遍。目的是引导学生补充自己的陈述,同时检验自己对学生所说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无误。

“重组”指的是老师把学生所说的话换一个方式说出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邀请对方及时作出纠正。同时起到与对方共进的作用。

“总结”是老师将学生所说的话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来,目的是帮助对方清理思想,鼓励对方继续谈话,同时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3.自我暴露

教师与学生沟通时,既不能只说不听,也不能一言不发,或总是点头、微笑。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插话。“自我暴露”就是一种较好的插话方式,它指的是老师对学生所谈的内容,就自己有关的经历或经验作出回应。如:告诉学生自己过去也有这样的想法或也有过这种经历等,这么做可以产生至少两个方面的作用:(1)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2)可以起到“去权威”的作用,使学生减少了距离感,交谈会变得比较轻松。

4、鼓励对方

学生在与教师交流时通常有一些顾虑,不知道自己所说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上述方式是教师回应学生发言较为常见,也易于处理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采用这些方式的基本前提是师生间平等友好的关系。

在回应学生的发言是时,教师还必须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回应时也要注意教师发言的平衡问题,要做到既不独占,也不缺席。在师生对话过程中,由于教师成人地位的客观性往往导致教师在回应时或者讲话过多,挤占了学生发言的机会,或者下结论过早,封闭了学生的谈论空间;或者是成为局外人,而不知所云。这样做往往是因为教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发言的价值,而低估了学生发言的价值。

七、让学生学会对话

教学中的对话是多方面的,除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外,对学生成长有意义的,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话等。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与学生对话能力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对话能力的提高,这既是实现有意义对话的前提条件,也是对话的目的之一。

没有沟通就还可能有教学,但教学也不是一般意义下的沟通。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的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它常常借助对话而实现。所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对话应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对客体的接纳与理解;一是主体思想观点的表达。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这两个环节的掌握。

首先,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接纳、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如何去理解。帮助学生学习接纳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态度,即要有一个积极学习吸纳的态度;二是选择能力,即接纳必须有选择性,要从诸多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思想、观点、知识、结论当中进行有意义的选择。这需要教师依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及社会价值取向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也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习依据已有经验来理解;一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信息或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从事实践活动,以增加人生经验。

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教学中的对话离不开经验表达,但语言表达不一定是教学中的对话。例如,交谈不等于对话,对话是各方相互理解的过程;对话不是说得越多越好,对话求得的是心灵的敞开、接纳、理解和包容,精神上得到提升;对话的目的不一定求得一致同意,对话的真正目的在于探索真理,是实现自我认识的途径;对话也不是某种确立的交流模式,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特征。所以,提高学生对话中的表达能力,不应是表达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是一种内心思想的释放,它要使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得以敞开。让学生说话是要找回学生的自我,求得人格上的平等。表达的技能技巧可以使表述清晰准确,而内心世界的敞开则是表达内容的真实与真诚。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构成了教学中对话的话语。

陕西教育在线 www.sxeduzx.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yingyong/cyzx/2024-03-20/15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教育强国-阔步前行 立德树人 优先发展

陕西教育在线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610号

统计代码 | 陕ICP备2024022389号-1

Powered By 陕西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昊网软件技术支持